20230312波蘭使館 雖然片名叫I Never Cry但片子里既不怎么哭也不怎么笑的Ola經(jīng)歷了無助崩潰的大哭放縱買醉的大笑還有最后的又笑又哭17歲少女Ola有個讓她喘不過氣來的家庭爸爸長期在外務(wù)工媽媽疲憊又滄桑只為照顧身有殘疾行動不便的弟弟于是Ola不得不撐起半個家來一天接到父親意外身故的電話邊將家的小媳婦作為家中唯一會說英語的人Ola不得已只身來到愛爾蘭代替媽媽處理各種后事在各處奔走的過程中她漸漸從別人的口中拼湊出并不熟悉的父親的模樣……作為一名17歲的女孩她倔強又叛逆但迫于家庭原因她有耐心且成熟她在片中只有三次宣泄了自己的情緒和愛爾蘭青少年們深夜買醉對跑路醉鬼大喊快跑以及最后開著靈車奪路而逃帶著一種長久以來壓力被釋放對父親的理解完成了一次個人成長
感覺有點陷入了一種講故事的刻板印象里去了這個故事的結(jié)構(gòu)看上去很工整邊將家的小媳婦是法哈蒂的又一次正常發(fā)揮但實話挺老套的一個很直接的反應(yīng)就是不感人很難共情我覺得可以參考一下Ken Loach的Sorry We Missed You,明顯人物刻畫人物動機是立住了的還有一個比較脫離時代感的點就是文本信息不夠豐富各種問題的討論比較浮于事件的表層釋義上但是現(xiàn)象的深層根源是看不到的比如互聯(lián)網(wǎng)制造“網(wǎng)紅這個話題討論的很淺一直都是在一個層面上的平鋪所以讓這個應(yīng)該可以很精彩的點處理得挺平庸